湖北新季大豆上市量日益增加,收獲范圍也逐漸擴大。豆一期貨價格反彈令需求變得冷清,經營主體進一步觀望,使得流通更加遲滯。雖然貿易商庫存壓力不大,但整體行情仍面臨回調風險。受大豆期貨反彈影響,東北持糧主體再度開始挺價。期價反彈令需求冷清,經營主體進一步觀望,使得流通更加遲滯。但挺價僅表現在少量高蛋白品種或分離的大粒型商品豆,普通豆源受國儲、地儲共同拍賣影響,加之期貨缺乏利好因素,整體行情仍面臨回調風險。在東北產區近10天的挺價過程中,關內魯、豫、皖產區經營主體均小幅下調價格,南、北產區同類豆源價格相差較大,使得市場選擇有所改變。上周流通量適度增加,但各地仍有部分經營商因豆質問題存在明顯壓力。湖北新季豆上市量日益增加,收獲范圍逐漸擴大。上周,產區上市豆源質量總體較好,但價格明顯偏高,本周中后期有望出現下調,因持續高溫而出現“逼熟”,部分品種形成“暗青籽”“葡萄干籽”。建議產區注意把控質量,理性調整價格,隨收隨走,切忌大量增庫。國儲省儲增拍 東北豆市加壓期貨豆一經歷較大跌幅后大幅反彈,東北現貨市場跟隨波動,在加劇終端觀望的同時,較弱的需求市場在充足的進口豆和關內豆源價格優勢影響下,替代現象將把東北豆源的釋放壓力推后。在期貨上漲過程中,國儲、省儲以不同的方式增量投放市場,使得現貨壓力進一步加大。未來豆市行情除少量優質豆源價格趨穩外,大宗普通類商品豆抗跌因素匱乏,不排除有較明顯的跌勢,隨著時間的推移,越往后推風險越大。8月1日,黑龍江省級儲備投拍產于2019年的陳豆2.0475萬噸,底價視儲存地分5600元/噸、5620元/噸兩個價段,結果全部高溢價成交,最高溢價340元/噸,最低溢價120元/噸,成交均價5832.49元/噸,看似成交價偏低,但有升貼水及出庫費用等約250元/噸,實際轉化成商品豆的成本接近現貨;8月2日,國儲采取雙向競價交易形式,計劃拍賣2.8032萬噸陳豆,全部溢價成交,成交均價6215元/噸,溢價10~180元/噸不等;8月5日,國儲計劃拍賣2.5425萬噸陳豆,實際成交1.1359萬噸,成交率44.67%,成交均價6121元/噸,參拍主體對雙向競拍積極性較高,其誘因是對新豆上市價格預期較低,即便陳豆缺乏價格優勢,但新豆入庫利潤豐厚。一周內兩家拍賣主體三輪拍賣,共成交5.9866萬噸陳豆。8月8日,國儲大豆雙向競價交易計劃拍賣1.1281萬噸,全部成交,成交均價6180元/噸,溢價0~80元/噸;8月9日以單向形式拍賣產于2018年、2019年、2020年的陳豆2.2707萬噸;8月12日,將投拍50萬噸進口大豆。周內“接二連三”投拍,市場有效供給明顯增加,給現貨釋放增加難度。東北現貨跟隨期貨挺價后,由于優質高蛋白類或分離的大粒型商品豆源日益減少,短期內或不會隨期貨行情而下調價格。上周,高蛋白或塔選分離的商品豆主流裝車報價6500~6600元/噸,仍有少量需求主體;39.5%~40.5%蛋白含量的塔選商品豆主流裝車報價6300~6400元/噸,與關內產區豆源和進口同類豆源相比,明顯缺乏價格優勢;其他低蛋白普通豆裝車價6260~6280元/噸,外發遲滯。距東北新季豆上市不足40天,國內各類豆源充足,短期內市場轉化仍然較弱,南方高溫消退緩慢,市場消耗進入8月下旬或有好轉,但長江流域新季豆此時將集中上市。東北產區貿易商庫存雖少,但較大的主體增量釋放,對整體行情影響明顯。國內新季大豆面積比去年擴增近3000萬畝,經營主體對新季豆的價格預期較低,必將加劇需求端的觀望情緒。建議東北持豆主體調整心態,適度調整價格,把普通豆源提前推向市場,不要跟隨優質品種挺價,避免各類豆源價格集中下跌時出現被動。新豆交織入市 關內“老豆”受限湖北新季豆零星入市已有兩周,由初期的當地使用,陸續向毗鄰的湖南、江西、廣東、廣西市場投放。產區近期高溫天氣持續,新豆水分好于往年同期。監利、洪湖、石首、江陵、公安“雜豆”收獲面積日益增加;江漢平原的天門、京山、鐘祥等地“早熟537”“濉科23”和“冀豆12”品種交織入市,本周后期新季湖北大豆上市量將明顯增加。今年湖北產區大豆面積明顯擴增,天氣條件有利于大豆生長。目前上市的大豆品種中,早熟類“濉科23”“冀豆12”畝產240~255公斤居多,籽粒飽滿度明顯好于常年同期,商品優良率較高。至上周末,上市區域基本上收多少向市場流通多少,“過夜糧”較少,各地凈糧裝車價7360~7440元/噸。湖北新豆收獲范圍和面積日益擴大,由于目前價格高昂,市場接受主體較少。本周后期,隨著上市量增加,不同品種價格將隨質量分化,但價格均將下調,部分品種最大降幅或達200~300元/噸,下周有繼續回落的空間。由于高溫持續時間拉長,本周收獲的豆源或出現少量“青籽”和“暗青籽”,受高溫逼熟影響,未來“葡萄干籽”將日益增多,其感觀下降對豆制品的出品率影響不明顯。近期入市的高蛋白豆源占比較大,優質“冀豆12”蛋白含量最高達46%以上,主流在44.5%~45%之間。湖北新季豆上市量日益增加,其價格下調趨勢明顯,由于產區向下游輸送優勢明顯,將影響毗鄰豆區的“老豆”釋放。魯、豫、皖產區豆源庫存雖然不多,但市場觀望情緒較濃,各地流通量日益下降,優質商品豆裝車價以6600~6700元/噸為主;稍有瑕疵的商品豆裝車價回調明顯,主流價格在6500~6560元/噸之間;二、三等豆源裝車報價僅5700~5900元/噸,依然難以流通。魯、豫、皖產區持豆主體面對湖北新季豆上市逐漸增多,其恐慌情緒加劇,有進一步下調價格的傾向。銷區選擇面廣 少進慢補為主入夏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以高溫天氣為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居民外出,豆制品加工淡季比常年拉長,許多小作坊因能耗增加而停業,大型豆制品生產企業產能也明顯縮減。豆源轉化超常下降,國產豆供應壓力加大,進口豆為爭占市場也陸續下調價格。南方市場對湖北新豆超前觀望,距產區較近的市場已陸續開始售賣新豆,各地對不同的“老豆”補庫謹慎,少進慢補現象普遍。南北港口進口加拿大非轉基因大豆價差拉大,天津港凈糧裝車價6400~6550元/噸,南方岳陽港43%蛋白含量大豆裝車價高達6700~6760元/噸,市場采購日益下降。美灣大豆流通量仍大,南至廣州,北至天津,凈糧裝車價多在5700~5800元/噸之間。俄羅斯、烏克蘭非轉基因大豆裝車價以6100~6200元/噸為主,各類進口大豆價格優勢明顯,終端對國產豆的采購和消耗大幅下降。湖北新豆初期上市量小,各地經銷商經詢價后大多選擇等待。預計8月10日后,長江流域和江漢平原大豆收獲量將日益增加,供應壓力將促使價格下行。8月15日前后,“早熟537”“冀豆12”有望向7000~7100元/噸靠攏而表現穩定,其他“雜豆”有跌破7000元/噸下方的趨勢。此價格并不代表能夠長期保持,9月初其他產區大豆也將陸續上市,特別是今年各產區面積增幅較大,產銷區經營主體均理性調整思路,在主產區未全面上市時,不宜增倉囤積。8月下旬起,隨著各類學校陸續開學,“出伏”后酷熱天氣將有好轉,豆制品的銷量或進入常態,此時距新季大豆全面上市日益臨近,銷區多以“隨進隨賣”的形式操作,對行情缺乏助推效應。
來源:中華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