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持續罕見高溫干旱,面對百年一遇的高溫,很多人擔心會影響今年稻谷收成,供應可能出現問題,擔心后期會引起糧價大漲。目前來看,水稻生產損失或將小于預期,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進入夏季,南方多個省份遭受了罕見的高溫干旱,部分地區甚至創下歷史高溫極值,給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中央氣象臺8月20日升級氣象干旱預警,由原來的氣象干旱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這也是第三天連續發布氣象干旱預警。南方地區遭遇罕見高溫干旱今年夏至以來,受副熱帶高壓穩定影響,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高溫創百年之最,江南和華南大部高溫天氣持續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百年罕見,很多地方頻頻刷新當地氣象紀錄。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江流域的中旱及以上面積達126.7萬平方公里,其中特旱8.9萬平方公里。四川、重慶、湖北及江西等?。ㄊ校┚霈F重度以上級別的旱情。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溫事件已經持續64天。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監測評估,今年6月13日以來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江西遭遇1953年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旱災,30%的耕地受旱,抗旱形勢嚴峻;福建入夏以來遭遇1939年有記錄以來最大旱災,全省受旱面積達1133萬畝;安徽自7月中旬以來受旱面積334.5萬畝。水稻生產損失或將小于預期南方持續罕見高溫干旱,水稻作為需水量較大的農作物,所受影響最大,不少地區出現了農田干裂、農作物枯萎,特別是正在抽穗孕穗和灌漿的一季稻,遭受高溫熱害風險較高。而且南方高溫干旱當前還在發展中。俗話說:澇災一條線,旱災一大片。面對這百年一遇的高溫干旱,很多人擔心今年稻谷收成會不好,供應可能出現問題,擔心后期會引起糧價大漲。目前來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當前我國水稻實際受災的面積總體不大。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基本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可旱澇保收。就全國來看,受災地區占比還是較小的,對于秋糧整體豐收的影響不會很明顯。目前我國秋糧播種面積達13億畝,截至8月15日農作物受災面積1764萬畝,占秋糧面積不到1.5%,遠低于7月份我國農作物的受災面積。況且目前這1764萬畝受災面積并不全是水稻,受災也不等于絕收。若按1000萬畝水稻受災測算,每畝減產四成,對水稻總產量的影響也不過200萬噸,相當于上年稻谷總產量的1%,影響并不大。國家抗旱救災行動迅速有效。南方地區高溫干旱災情發生后,國家迅速作出反應,布置開展抗旱救災工作。截至8月17日已灌溉農田1億多畝,有效控制了農作物受災面積,有效緩解了旱情影響。后期天氣有望改善。中央氣象臺預報,8月25日后,冷空氣將會滲透南下影響南方,高溫天氣也將向南收縮、強度減弱,且降雨也將增多。對部分輕度受災的稻田來說,只要天氣條件好轉,后期生長形勢就會迅速得到改善。同時,南方地區雖然高溫干旱,但北方稻谷主產區卻雨水充足、長勢良好,可以部分彌補南方地區的損失。遙感長勢監測顯示,當前玉米、中稻、大豆等主要秋糧作物長勢與去年基本持平。2013年7月初至8月中旬,江南、西南地區東部、江淮、江漢等地先后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少雨天氣,但當年我國稻谷產量20329萬噸,僅比上年減少100萬噸,托市收購稻谷達3000多萬噸,托市收購量創下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以來的紀錄。今年我國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遠好于2013年,因此,今年我國水稻的實際損失很可能小于2013年。 稻米現貨市場走勢平穩趨弱如果國內稻谷減產較多,價格作為供求關系反應最敏感者,必定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但從7月份以來,國內稻米市場總體波動不大,沒有出現強勁的上漲走勢。進入8月份后,稻米市場穩中還有所走弱。8月19日,黑龍江佳木斯普通圓粒粳稻收購價2520元/噸,建三江地區26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吉林德惠超級稻收購價2860元/噸,超級稻米出廠價40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遼寧粳稻收購價2890元/噸,周環比下跌7元/噸;粳米批發價4950元/噸,持平。河南中晚秈稻收購價2500元/噸,周環比下跌20元/噸。江蘇粳稻收購價2776元/噸,周環比下跌10元/噸;粳米批發價3991元/噸,下跌7元/噸;中晚秈稻收購價2648元/噸,上漲3元/噸;中晚秈米批發價3600元/噸,持平。安徽中秈稻收購價2564元/噸,上漲13元/噸;中秈米批發價3934元/噸,下跌3元/噸;粳稻收購價2724元/噸,上漲3元/噸;粳米批發價4332元/噸,下跌1元/噸。江西普通晚米批發均價4353元/噸,優質米批發均價5000元/噸,均持平。福建福州市場國標一級江西“923系列”晚秈米批發均價6000元/噸,江蘇粳米批發均價4200元/噸,東北米批發均價448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安徽晚秈米批發均價4120元/噸,回落40元/噸。由于稻米市場主體對后期看漲預期不強,農戶出售早秈稻熱情較高。截至8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早秈稻381萬噸,同比增加37萬噸。稻谷拍賣市場成交繼續清淡由于當前地方儲備輪出不斷,市場供應總體較好,而大米需求仍未恢復,市場糧源不缺,加上新中稻上市在即,加工企業稻谷采購渠道多元,不用擔心市場供應,因此,參與競拍最低收購價稻谷的意愿不強,稻谷成交依然清淡。上周最低收購價稻谷成交1.47萬噸,雖然為5周以來的最高,但成交率僅為2.43%,依然較為低迷,而且成交的主要是黑龍江稻谷,說明南方市場稻谷供應總體較好。目前國內最低收購價稻谷庫存仍然較高,加上龐大的各級儲備稻谷,我國稻谷供應不存在任何問題。國際大米價格低位小幅波動上周,泰國5%破碎率白米FOB報價434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424美元/噸,周環比均下跌5美元/噸;白碎米392美元/噸,下跌5美元/噸。越南5%破碎率白米393~397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78~382美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印度5%破碎率白米343~347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28~332美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368~372美元/噸,周環比上漲10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41~345美元/噸,上漲9美元/噸。由于國際大米價格持續在低位震蕩,國內外大米價差一直較高,刺激國內大米進口持續增加。1月至7月我國進口各類稻米408萬噸,同比增加124萬噸,再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進口碎米達246萬噸,占國內稻米總進口量的六成以上。進口來源國中,從印度進口大米近150萬噸,97%為碎米;從巴基斯坦進口大米103.9萬噸,超過55%為碎米。1月至7月我國出口大米123萬噸,凈進口達285萬噸,高于我國稻谷預估減產量。后期稻米市場或將南強北弱雖然國內稻米供應不會出現問題,但南方地區畢竟出現了罕見的旱災,小幅減產或難避免,加上當前很快進入開學季,集團大米需求備貨將有所增加。8月底9月初南方天氣將轉涼,加上中秋、國慶在即,大米需求可能進一步好轉,受此影響,預計稻米市場短期有企穩回升的可能。南方地區因中晚稻產量將有所下降,后期走勢可能會稍強。而北方水稻長勢較好,預計仍將豐收,在供應壓力下預計走勢可能弱于南方。黑龍江雖然因大豆擴種,水稻面積可能有所下降,但稻谷產大于需的局面預計難以改變,在國際糧食形勢逐漸緩和的情況下,今年仍有啟動托市收購的可能。
進入夏季,南方多個省份遭受了罕見的高溫干旱,部分地區甚至創下歷史高溫極值,給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中央氣象臺8月20日升級氣象干旱預警,由原來的氣象干旱黃色預警升級為橙色預警,這也是第三天連續發布氣象干旱預警。南方地區遭遇罕見高溫干旱今年夏至以來,受副熱帶高壓穩定影響,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高溫創百年之最,江南和華南大部高溫天氣持續時間之長、范圍之廣,百年罕見,很多地方頻頻刷新當地氣象紀錄。中央氣象臺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長江流域的中旱及以上面積達126.7萬平方公里,其中特旱8.9萬平方公里。四川、重慶、湖北及江西等?。ㄊ校┚霈F重度以上級別的旱情。據國家氣候中心消息,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溫事件已經持續64天。國家氣候中心近日監測評估,今年6月13日以來的區域性高溫事件綜合強度已達到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江西遭遇1953年有記錄以來最嚴重的旱災,30%的耕地受旱,抗旱形勢嚴峻;福建入夏以來遭遇1939年有記錄以來最大旱災,全省受旱面積達1133萬畝;安徽自7月中旬以來受旱面積334.5萬畝。水稻生產損失或將小于預期南方持續罕見高溫干旱,水稻作為需水量較大的農作物,所受影響最大,不少地區出現了農田干裂、農作物枯萎,特別是正在抽穗孕穗和灌漿的一季稻,遭受高溫熱害風險較高。而且南方高溫干旱當前還在發展中。俗話說:澇災一條線,旱災一大片。面對這百年一遇的高溫干旱,很多人擔心今年稻谷收成會不好,供應可能出現問題,擔心后期會引起糧價大漲。目前來看,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當前我國水稻實際受災的面積總體不大。截至今年6月,我國已基本建成9億畝高標準農田,可旱澇保收。就全國來看,受災地區占比還是較小的,對于秋糧整體豐收的影響不會很明顯。目前我國秋糧播種面積達13億畝,截至8月15日農作物受災面積1764萬畝,占秋糧面積不到1.5%,遠低于7月份我國農作物的受災面積。況且目前這1764萬畝受災面積并不全是水稻,受災也不等于絕收。若按1000萬畝水稻受災測算,每畝減產四成,對水稻總產量的影響也不過200萬噸,相當于上年稻谷總產量的1%,影響并不大。國家抗旱救災行動迅速有效。南方地區高溫干旱災情發生后,國家迅速作出反應,布置開展抗旱救災工作。截至8月17日已灌溉農田1億多畝,有效控制了農作物受災面積,有效緩解了旱情影響。后期天氣有望改善。中央氣象臺預報,8月25日后,冷空氣將會滲透南下影響南方,高溫天氣也將向南收縮、強度減弱,且降雨也將增多。對部分輕度受災的稻田來說,只要天氣條件好轉,后期生長形勢就會迅速得到改善。同時,南方地區雖然高溫干旱,但北方稻谷主產區卻雨水充足、長勢良好,可以部分彌補南方地區的損失。遙感長勢監測顯示,當前玉米、中稻、大豆等主要秋糧作物長勢與去年基本持平。2013年7月初至8月中旬,江南、西南地區東部、江淮、江漢等地先后出現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少雨天氣,但當年我國稻谷產量20329萬噸,僅比上年減少100萬噸,托市收購稻谷達3000多萬噸,托市收購量創下最低收購價政策實施以來的紀錄。今年我國農田水利設施條件遠好于2013年,因此,今年我國水稻的實際損失很可能小于2013年。 稻米現貨市場走勢平穩趨弱如果國內稻谷減產較多,價格作為供求關系反應最敏感者,必定會出現較大的波動。但從7月份以來,國內稻米市場總體波動不大,沒有出現強勁的上漲走勢。進入8月份后,稻米市場穩中還有所走弱。8月19日,黑龍江佳木斯普通圓粒粳稻收購價2520元/噸,建三江地區26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吉林德惠超級稻收購價2860元/噸,超級稻米出廠價40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遼寧粳稻收購價2890元/噸,周環比下跌7元/噸;粳米批發價4950元/噸,持平。河南中晚秈稻收購價2500元/噸,周環比下跌20元/噸。江蘇粳稻收購價2776元/噸,周環比下跌10元/噸;粳米批發價3991元/噸,下跌7元/噸;中晚秈稻收購價2648元/噸,上漲3元/噸;中晚秈米批發價3600元/噸,持平。安徽中秈稻收購價2564元/噸,上漲13元/噸;中秈米批發價3934元/噸,下跌3元/噸;粳稻收購價2724元/噸,上漲3元/噸;粳米批發價4332元/噸,下跌1元/噸。江西普通晚米批發均價4353元/噸,優質米批發均價5000元/噸,均持平。福建福州市場國標一級江西“923系列”晚秈米批發均價6000元/噸,江蘇粳米批發均價4200元/噸,東北米批發均價448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安徽晚秈米批發均價4120元/噸,回落40元/噸。由于稻米市場主體對后期看漲預期不強,農戶出售早秈稻熱情較高。截至8月1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早秈稻381萬噸,同比增加37萬噸。稻谷拍賣市場成交繼續清淡由于當前地方儲備輪出不斷,市場供應總體較好,而大米需求仍未恢復,市場糧源不缺,加上新中稻上市在即,加工企業稻谷采購渠道多元,不用擔心市場供應,因此,參與競拍最低收購價稻谷的意愿不強,稻谷成交依然清淡。上周最低收購價稻谷成交1.47萬噸,雖然為5周以來的最高,但成交率僅為2.43%,依然較為低迷,而且成交的主要是黑龍江稻谷,說明南方市場稻谷供應總體較好。目前國內最低收購價稻谷庫存仍然較高,加上龐大的各級儲備稻谷,我國稻谷供應不存在任何問題。國際大米價格低位小幅波動上周,泰國5%破碎率白米FOB報價434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424美元/噸,周環比均下跌5美元/噸;白碎米392美元/噸,下跌5美元/噸。越南5%破碎率白米393~397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78~382美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印度5%破碎率白米343~347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28~332美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368~372美元/噸,周環比上漲10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41~345美元/噸,上漲9美元/噸。由于國際大米價格持續在低位震蕩,國內外大米價差一直較高,刺激國內大米進口持續增加。1月至7月我國進口各類稻米408萬噸,同比增加124萬噸,再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進口碎米達246萬噸,占國內稻米總進口量的六成以上。進口來源國中,從印度進口大米近150萬噸,97%為碎米;從巴基斯坦進口大米103.9萬噸,超過55%為碎米。1月至7月我國出口大米123萬噸,凈進口達285萬噸,高于我國稻谷預估減產量。后期稻米市場或將南強北弱雖然國內稻米供應不會出現問題,但南方地區畢竟出現了罕見的旱災,小幅減產或難避免,加上當前很快進入開學季,集團大米需求備貨將有所增加。8月底9月初南方天氣將轉涼,加上中秋、國慶在即,大米需求可能進一步好轉,受此影響,預計稻米市場短期有企穩回升的可能。南方地區因中晚稻產量將有所下降,后期走勢可能會稍強。而北方水稻長勢較好,預計仍將豐收,在供應壓力下預計走勢可能弱于南方。黑龍江雖然因大豆擴種,水稻面積可能有所下降,但稻谷產大于需的局面預計難以改變,在國際糧食形勢逐漸緩和的情況下,今年仍有啟動托市收購的可能。
來 源:糧油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