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南方多地遭受罕見高溫干旱,但在各地全力抗旱下,今年秋糧豐收仍然可期,加上今年小麥、早稻均獲得豐收,大米進口快速增加,稻米供應總體無憂,預計短期內稻米市場難有大的波動。雖然南方旱情嚴重,但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的可能性仍較大。今年全國秋糧面積穩中有增,大部地區秋糧作物長勢良好,奪取秋糧豐收仍然有條件、有基礎。4524萬畝的受災面積,僅占2021年全國糧食面積17.64億畝的2.6%。南方旱情或將逐步緩解6月份以來,南方大部地區持續高溫干旱,綜合強度為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最強,旱情覆蓋了長江干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威脅秋糧特別是中晚稻生產。截至8月22日,南方作物因高溫熱害干旱受災4524萬畝,加上持續的高溫熱害,中稻授粉結實受影響很大,特別是再生稻與早熟中稻影響最大,質量普遍低于往年。8月底,隨著北方弱冷空氣滲透南下,南方高溫面積已大幅縮減。據中央氣象臺預計,受降雨影響,8月31日起,江南地區高溫天氣解除,后期東南沿海還將有臺風“軒嵐諾”影響,利于秋收作物恢復正常生長。目前,我國夏糧已經豐收,早稻產量稻中略增,因此,全年糧食穩產保豐收仍有可能。早稻收購進入掃尾階段今年新早稻上市以來,價格先漲后落逐步趨穩,購銷相對活躍,收購進度也一直同比偏快。截至8月25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早秈稻472萬噸,同比增加56萬噸,市場化收購明顯增加。分省看,江西省累計收購新早秈稻222萬噸,同比增加33萬噸;其中國有企業收購66.5萬噸,同比減少10.5萬噸。廣東累計收購30.7萬噸,同比減少2.9萬噸;其中國有企業收購15.6萬噸,同比減少3.1萬噸。安徽累計收購5.1萬噸,同比減少1.4萬噸;其中國有企業收購0.6萬噸,同比減少1.3萬噸。湖北累計收購8.55萬噸,同比增加2.4萬噸。截至8月25日的早稻收購量已占去年旺季結束時收購量的八成多,比去年同期快了近一成,部分地方儲備入庫任務已完成,早稻收購已進入掃尾階段,預計后期收購進度將逐漸放慢。今年早稻收購進度較快的原因:一是2022年我國早稻總產量2812.3萬噸,比2021年增加10.6萬噸,好于市場預期,市場余糧相對較多;二是早秈稻收購價格同比略高,據統計,今年早稻收購價平均在2640元/噸左右,同比提高60元/噸,農戶出售意愿增強;三是今年6月份后國際、國內糧價回落幅度較大,農戶惜售心理有所減弱,在7月底早稻價格沖高回落后,農戶售糧進度加快,地方儲備糧庫趁機加快入庫進度;四是江西、安徽、湖北等主產省早稻增產,而主銷區廣東減產,產銷區之間購銷相對活躍,主銷區之一的浙江省早稻增產7.4萬噸,是今年增幅最大的省份,而浙江實行了早稻訂單全覆蓋,實行應收盡收,也加快了早稻的收購進度。稻米市場上漲仍較困難現貨市場稻強米弱。由于今年南方遭遇百年一遇的高溫干旱,市場看多預期有所提升,而大米需求雖有所恢復,但仍不及預期,近期稻谷走勢穩中偏強,大米卻穩中略弱,整體波動幅度均不大。8月30日,黑龍江佳木斯普通圓粒粳稻收購價2520元/噸,建三江地區264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遼寧粳稻收購價2894元/噸,周環比上漲4元/噸;粳米批發價4950元/噸,持平。河南中晚秈稻收購價2510元/噸,周環比上漲10元/噸。江西普通晚稻收購價2500元/噸,普通晚秈米出廠價3640~39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安徽普通中晚秈稻收購價2560元/噸,普通中晚秈米出廠價35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湖南“黃華占”中晚秈稻收購價2780元/噸,“黃華占”中晚秈米出廠價410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湖北中晚秈稻收購均價2605元/噸,周環比上漲6元/噸;中晚秈米出廠均價3987元/噸,下跌26元/噸。浙江晚秈米全省平均批發價4210元/噸,東北產優質晚粳米522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普通晚粳米4170元/噸,下跌10元/噸。福建福州市場江蘇粳米批發均價4200元/噸,東北米批發均價4480元/噸,安徽晚秈米批發均價4080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后期隨著學校陸續開學及南方天氣轉涼,加上中秋節日將臨,預計短期稻米市場購銷將趨于活躍,價格也將小幅反彈。由于大米需求不旺,上漲空間預計不大。新稻市場弱勢運行。目前,主產省部分地區早熟中稻開始收獲并零星上市,由于高溫干旱嚴重影響了稻谷品質,加上高溫逼熟,使得已收獲上市的早熟中稻出糙率和整精米率較低,收購價格同比偏低。據監測,8月底,湖北早中稻濕稻開秤價普遍在1900~2000元/噸,同比低40~100元/噸,烘干毛糧出廠價2440~2500元/噸,米廠毛糧收購價2520~2560元/噸;安徽巢湖米廠收購價2500元/噸。早熟中稻收購價格不但低于陳稻,也低于新早秈稻。8月底,湖北早秈稻收購均價2655元/噸,周環比下跌1元/噸;江西九江2660元/噸,下跌40元/噸。期貨市場跌多漲少。由于市場對稻米減產的預期不大,期貨市場近期出現沖高回落行情。8月27日,粳米期貨主力RR2210合約上周“四跌一漲”,周收盤價為3373元/噸,下跌71元/噸。大米進口增加單價下降大米進口持續增加,進口單價同比下降。今年前7個月我國進口大米增加,出口大米下降,凈進口285萬噸,進口單價2709元/噸,同比下降10.69%。碎米進口比例由上年的48%提高至今年的60.4%。國際大米價格弱勢震蕩。上周,泰國5%破碎率白米FOB報價431美元/噸,周環比下跌3美元/噸;白碎米383美元/噸,下跌9美元/噸。越南5%破碎率白米報價393~397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78~382美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印度5%破碎率白米報價343~347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28~332美元/噸,周環比均持平。巴基斯坦5%破碎率白米報價363~367美元/噸,25%破碎率白米345~349美元/噸,周環比均下跌5美元/噸。后期大米進口或將放緩今年前7個月我國大米進口勢頭較猛,再創紀錄只是時間問題,但下半年進口勢頭可能有所放緩。其主要原因:一是隨著烏克蘭糧食恢復出口,國際糧價出現較大幅度回落,在我國稻米供應充足的情況下,繼續大量進口的動力下降。二是隨著美聯儲持續加息,美元指數不斷走強,人民幣匯率自3月份以來持續小幅回落,3月31日人民幣中間價為634.82兌100美元,8月30日貶值為688.02兌100美元,貶值8%左右,相當于國際大米進口成本上漲了同等幅度。三是國內外大米價差持續縮減,8月28日,廣東早秈米批發價3770元/噸,越南5%破碎率大米理論到港完稅價3134元/噸,國內外價差636元/噸,周環比縮小29元/噸;泰國大米3474元/噸,國內外價差296元/噸,縮小32元/噸;巴基斯坦大米2869元/噸,國內外價差901元/噸,縮小43元/噸。隨著我國新稻陸續上市,國內稻米價格上漲困難,后期國內外大米價差或將縮減。四是大米主要出口國抬價意愿強烈,據報道,泰國和越南已經同意就提高全球市場稻米價格進行合作。五是碎米進口或將減少。今年前7個月我國購買印度大米數量占大米進口總量的35.7%。如果印度限制大米出口,我國大米進口很可能大幅回落。大米進口或創歷史紀錄雖然下半年我國大米進口預計將會放緩,但全年大米進口再創紀錄或已成定局。今年前7個月我國大米月均進口58.3萬噸,若后期保持這個水平,全年大米進口將逼近700萬噸;若按7月份大米進口50萬噸的水平推算,則全年大米進口將超過650萬噸;若后5個月大米單月進口能達到40萬噸,則全年大米進口將超過600萬噸。事實上,只要后5個月大米單月進口達到20萬噸,全年大米進口就將超過500萬噸,超過上年創造的歷史最高水平。
來源:中華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