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詭云譎的的國際糧食市場中,大米作為金融化程度較低的口糧品種,也在蠢蠢欲動。全球前三大大米出口國情況不斷,泰國越南兩大出口國甚至試圖合作提高全球市場稻米價格。
全球大米出口集中
全球水稻種植區集中在亞洲,主要分布在東亞、東南亞、南亞地區,播種面積和產量均占全球九成左右。其中,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水稻生產國,近全球的三分之一;其次是印度,產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
全球大米出口集中在東南亞地區,印度、泰國以及越南分別排名前三,占全球出口份額65%以上。
從美國農業部的供需數據來看,2022/23年度全球大米供需和貿易格局大體平衡。8月美國下調2022/23年度全球大米供應、產量、庫存預期,略微上調消費和貿易預期。
全球大米產量下調230萬噸至5.124億噸,略低于前一年的最高歷史紀錄;全球期末庫存下調420萬噸,至1.785億噸,較上年同期下降逾3%,為連續第三年下降;全球大米貿易量小幅上調至5470萬噸,與上年同期紀錄持平。
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國欲限制部分大米出口
據外媒消息,全球頭號大米出口國印度,正在考慮是否限制100%碎米的出口。潛在的出口限制或將推高全球大米價格,加劇全球糧食市場的混亂局面。
全球約40%的大米出口來自印度,碎米占印度出口的20%左右。100%碎米一般用于飼料用途,但非洲國家進口主要用于人類食用。出口商表示,印度通常出口5%和25%的碎米,但近幾個月來對100%碎米的需求急劇上升,尤其是受干旱影響的中國。
2021年印度出口2150萬噸大米,其中包括360萬噸碎米。中國是碎米的最大買家,在2021年購買110萬噸,而非洲國家如亞森尼格爾和吉布提購買碎米供人類消費。
出口商表示,100%破碎和5%碎米之間的價差已從一年前的每噸70多美元降至15美元。上周印度5%碎米率的大米報價約為每噸340美元,而100%碎米的報價為每噸325美元。
2020/21財年和2021/22財年,印度大米出口收入分別達88億美元和96億美元。此外,根據印度商務部的數據,印度本財年第一季度大米出口額較上年同期增長12%,達到26億美元。
8月26日,市場聞風印度或限制100%碎米出口,當日CBOT糙米期貨全線攀升,11月合約收漲0.77%,報17.6650美元/美擔。今年迄今,CBOT糙米期價累漲23.12%。
三
泰國越南將合作提高稻米價格
作為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糧食出口國,兩國稻米產量占全球總量的10%,占全球大米出口總量的26%
外媒8月29日消息,泰國和越南已經同意就提高全球市場的稻米價格進行合作。但目前還不清楚兩國將在何時提高稻米價格。
據悉,這是泰國和越南這兩個世界上第二和第三大稻米生產國和出口國首次同意合作提高全球市場的稻米價格。
早在今年5月開始兩國就開始有有關事宜的商談。其目標是提高大米價格、增加農民收入以及增強全球市場的議價能力。
泰國農業與合作部部長顧問Alongkorn Ponlaboot曾表示,20多年來,全球市場的大米價格一直處于每噸300-400美元左右的低位,而生產成本持續上漲。作為世界大米主要出口國,泰國和越南共同提高價格,將擁有更大的議價能力來控制全球大米貿易,兩國的的稻農也將獲益。
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動能有限
國際大米市場上,秈米(75%)和粳米(10%)幾乎占了全球貿易85%的市場份額。2022年國際大米價格連續六個月上漲,7月份迎來首次下跌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產品貿易與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整體來看,國際大米價格上漲動能有限。這一判斷依據主要包括:一是大米主產國集中在亞洲,整體上氣候變化對稻谷生長的沖擊造成的產量邊際下降較??;二是全球大米貿易量占消費量的比重約為10%,貿易量不大意味著大米進出口波動對國際大米價格的沖擊較有限;三是大米主要出口國之間競爭激烈,出口量往往與大米出口價格呈現負相關,在此背景下,國際大米價格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四是相較于其他農作物品種,稻谷生長周期短,這意味著供應缺口能夠迅速彌補,從而導致價格不太可能在短期大幅沖高。
來源:中華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