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麥已上市3個月左右,麥價高開之后一路走低,收購進度也從上市初期的明顯偏快,到近期的增幅放緩,體現出當前市場供求雙方博弈心態較強。預計后市麥價難以大漲大跌,將繼續以小幅回調為主。目前小麥市場各主體對后市看法較為一致,普遍認為由于飼用小麥數量同比大幅減少,今年小麥產大于需,年度間供需結余增加,因此,小麥價格自上市高開以來一路走低。但需注意的是,新麥已上市3個月左右,收購進度從上市初期的明顯偏快,到近期的增幅放緩、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體現出當前市場供求雙方博弈心態較強。企業到車量增 麥價偏弱運行本周普通小麥價格繼續下跌,但跌幅有限。8月24日,國標二等小麥入廠價:河北石家莊3080元/噸,衡水3070元/噸,邯鄲3070元/噸;山東菏澤3080元/噸,濟南3080元/噸,德州3070元/噸;河南新鄉3080元/噸,鄭州3080元/噸,周口3070元/噸;安徽宿州3070元/噸;江蘇徐州3080元/噸,周環比均下跌10~20元/噸。近期,儲備企業集中輪入進入后期,采購量明顯減少。面粉傳統消費旺季將臨,面粉企業備貨積極性有所提高,但目前下游消費未明顯回暖,采購增量有限。8月份主產區高溫和多雨天氣較多,農戶受制于存糧條件,惜售心理有所減弱,綜合來看,面粉企業門口到車數量增加,企業小幅下調小麥進廠報價。本周優質小麥跟隨普通小麥跌勢下行。8月24日,“藁優2018”河北石家莊收購價3170元/噸、衡水3180元/噸,山東菏澤3200元/噸;“鄭麥366”河南鄭州收購價3170元/噸,新鄉3170元/噸;“濟南17”山東菏澤收購價3190元/噸,濰坊3200元/噸,周環比均下跌10元/噸。麥市供求博弈 下跌預期增強近一個月,小麥價格下跌如“鈍刀割肉”,盡管主產區每日都有面粉企業下調掛牌價,但月環比跌幅不超過50元/噸,普通小麥進廠價并未跌破農戶售糧心理價位。因此,購銷主體需持續關注麥價走勢,把握市場節奏,用糧主體可以逢低補庫,以應對即將到來的面粉銷售旺季。后期來看,預計小麥價格難以大漲大跌,將繼續以小幅回調為主。農戶:今年小麥價格高,農戶種糧收益上升,湖北、江蘇、安徽等地農戶地頭糧銷售比例較高,河北、山東、河南農戶售糧心理價位在2900元/噸左右,目前小麥價格在農戶心理價位之上運行,農戶售糧積極性較高。貿易商:小麥上市初期,部分貿易商高價收糧導致虧損,目前多數貿易商以隨收隨走為主。儲備企業:由于儲備輪換數量較面粉企業用糧數量規模小,因此,在現階段儲備企業已進入集中輪入尾聲時,對小麥市場價格影響有限。面粉企業:今年面粉企業普遍反映加工利潤較低,部分企業面臨開機不賺錢、不開機損失客戶的情況,因此,面粉企業對小麥價格承受度有限,作為后期市場的收購主力,存在壓價收購的心理,預計小麥價格上漲動力不足。飼料企業:由于華北地區玉米、小麥價差修復,小麥基本退出飼用領域,后期需持續關注玉米、小麥比價。麩皮價格回升 制粉利潤好轉本周,麩皮價格穩中偏強運行。8月24日,河北石家莊麩皮出廠價2120元/噸,山東濟南2160元/噸,河南鄭州2170元/噸,江蘇徐州2180元/噸,安徽宿州2180元/噸,周環比均上漲10~20元/噸。本周面粉消費仍然較弱,企業為保證加工利潤,挺價副產品心態較強。盡管面粉企業開工率無明顯回暖,麩皮產出數量有限,但當前玉米價格不斷下跌,麩皮等副產品價格支撐不足。在當前面粉價格不振的情況下,作為產出比例最大的副產品,麩皮是面粉企業主要利潤來源,今年隨著小麥原糧價格回落,麩皮提價困難,預計后期有下跌空間。當前面粉走貨仍然不旺,價格穩中小幅下跌。8月24日,河北石家莊特一粉出廠價3450元/噸,河南鄭州3480元/噸,山東濟南3470元/噸,江蘇徐州3500元/噸,安徽宿州3470元/噸,周環比均小幅下跌10元/噸。9月份學生陸續返校,面粉消費進入傳統旺季,將支撐后期粉價。本周面粉行業開工情況無明顯好轉,整體開工率為42%左右,周環比持平,其中大型面粉企業開工率在70%以上,中小型企業30%~60%。本周面粉企業理論制粉利潤有所上升,但仍處于低位。監測顯示,8月24日,華北黃淮地區制粉企業理論制粉利潤-21元/噸,周環比上升10元/噸。其中,河北石家莊-38.7元/噸,山東濟南-16.1元/噸,河南鄭州-7.9元/噸。澳麥進口大增 美麥到港大降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7月份我國進口小麥78萬噸,同比減少11.7%。其中,澳大利亞是當月最大小麥供應國,我國共進口澳大利亞小麥77.08萬噸,環比增加84.72%,同比增加257.98%;進口俄羅斯小麥3314噸,環比減少15.16%,同比增加51.69%。7月份僅從美國進口90.75噸小麥,環比增加147.4%,同比大幅減少99.97%。1月至7月我國累計進口小麥572萬噸,同比減少8.4%。2022/2023年度以來我國共進口小麥130萬噸,同比減少20.2%。近年我國小麥進口量呈上升趨勢,從2011年的300萬噸左右上升到2020年的1000萬噸以上,大多數年份在300萬噸~500萬噸。2020年至2022年,由于國內小麥飼用替代量高于往年,因此,小麥進口數量有所上升,但從趨勢上來看,進口量從2020年的峰值逐漸回落,且向常年進口量趨近。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是我國三大進口小麥供應國,近年合計份額占比超八成。烏克蘭危機后,國際麥價上漲,國內外價差倒掛,進口北美小麥失去比價優勢,至7月上旬逐漸恢復,加之南半球小麥上半年集中上市,近月我國加大從澳大利亞進口小麥,北美地區小麥到港數量大幅減少。國家糧油信息中心8月份預計,2022/2023年度我國小麥進口量或達780萬噸,同比減少176萬噸。
來源:中華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