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新豆質價差異較大,終端市場傾向于選擇南北產區“老豆”快速補給,在行情得到支撐的同時,“老豆”余量適時轉化。政策性補貼令豆農吃上“定心丸”,南北“老豆”全面進入收尾階段。
隨著湖北新季大豆上市后的質量差異日益拉大,價格差距也較明顯:優等級的初期豆源余量逐漸減少,目前行情進入“頂點”,流通變緩;而大量被產地稱為“二三等”的豆源,實際上按國家質量標準,較大部分屬于“等外糧”,這類豆源入市后價格分化較慢,與質量不匹配,市場流通遲緩。受此影響,終端市場偏向于南北產區“老豆”的快速補給,在行情得到支撐的同時,余量得到適時轉化,南北“老豆”全面進入收尾階段。
國儲不間斷的投放增加了市場有效供給,政策性補貼令豆農吃上“定心丸”,貿易商持有的少量豆源沒有壓力,行情波動已不明顯。至此,歷經坎坷的2021/2022年度豆市即將收官,各類經營主體已將目光轉向新季大豆。近期除長江流域豆區外,各豆區大豆均進入產量形成關鍵期,未來天氣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值得進一步觀察。
湖北豆質量差異大,價格調整迫在眉睫
長江流域史上最長、最熱的酷暑季終于在上周末解除,姍姍來遲的降雨對湖北在生大豆已經失去效用,產量結構全面形成,品質較差已基本定局。隨著中熟豆上市范圍擴大,區域間基本沒有質量優劣勢區分,被產區收購主體稱為“二三級”的豆源僅占二至三成,其余均為等外糧。各地收購主體雖已分倉,但總體呈現質價背離,與陳豆和進口加拿大豆相比,質量失去較大優勢;豆質與價格不匹配已使其失去需求市場,以致產區間收購主體相互觀望。隨著上市量日益增加,本周行情將會出現較大調整,否則,越推后越不利于豆源轉化。
江漢平原的仙桃、潛江、天門、鐘祥、沙洋、京山優質類“早熟537”和菜茬口“冀豆12”雖有少量余豆,但總體質量已不及初期,價格上沖至7360~7560元/噸后,市場再度產生觀望。這類豆源在9月15日之前價格不會下行,產區收購商分倉存放,切忌賭市。9月中旬一旦外圍大豆上市,現行價格的囤積豆將失去優勢,成為終端市場的“儲備”,未來行情不會比現行價格的大豆利潤高。
上述區域的中熟豆已經進入收獲高峰,受優質豆價格影響,這類中熟豆上市價格偏高,流通遲緩,難以承載大量上市的壓力。上周末,收購主體已經產生觀望,大幅增倉的欲望減弱。
長江沿線的石首、公安、洪湖、監利、江陵及毗鄰的湖南常德、益陽等地“雜花豆”收獲面積不斷擴大,面對質量的差異,收購商除適度挑選收購部分手工豆源和極少量能“看上眼”的機收豆外,大多數收購網點不愿過多留糧。至上周末,這類豆源主流裝車價已由7160~7200元/噸跌至6960~7000元/噸,且呈有價無市狀態。
隨著豆源上市量加大和質量進一步下降,大多數豆源或是蛋白企業的原料,但青籽率占比較大,油、粕色澤灰暗,能否被接納仍然未知。能夠作商品流通的豆源主流價格若不跌破6600元/噸,市場需求仍將較弱,較大數量的“等外豆”價格在6000元/噸的可能性較大?!拔寤ò碎T”的質量,“三六九等”的價格,不僅使產區收購主體“眼花繚亂”,即便買主深入產區多方考察,也會如“霧里看花”似地“舉棋不定”。價格是質量和需求決定的,不宜拿優質豆的價格堅挺,去看待這類差異性較大的豆源行情。
最早入市的優質類豆源需求范圍是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和湖北本省,因優質豆進入市場后與現在這類豆源相比差距較大,大多賣過優質豆的市場均不愿接受現在這種豆質。部分能進入江、浙、滬、閩的豆源,經營主體卻對現行價格不適應,接受度是產區能達標的大豆價格6600~6700元/噸,質量稍次的隨價格調整,云、貴、川及西北是近期消耗的主要市場。
受高溫逼熟影響,部分品種的蛋白含量較之前有所下降,加上本周出現降雨后,晾曬指數偏低,未來收購主體將嚴格控制豆源水分。建議產區經營主體面對現實,盡快調整價格,減少進口豆擠占市場;否則,隨著時間后移,外圍豆區上市臨近,市場超前觀望,將嚴重制約消耗。
南北“老豆”關注漸淡,臨尾行情穩中收官
備受黑龍江豆農期待的大豆種植補貼,于8月26日由該省財政廳公布,大豆生產者補貼標準為每畝248元,與去年持平;而玉米補貼僅為28元/畝,明顯體現了政策性傾斜。在“老豆”臨尾的此時,對豆市行情影響不明顯,各類持豆主體余量較少,加上湖北新季豆質價不匹配,很大程度上減小了東北壓力。國儲陳豆繼續拍賣,新季豆上市前余缺均不會體現,其行情將穩中收官。
上周,國儲、地儲國產陳豆以不同形式投拍三場,成交量大幅下降。其中,8月26日計劃拍賣2.7283萬噸,僅成交903噸,其余全面流拍;同日,進口大豆計劃投拍50.11萬噸,僅成交2.733萬噸,市場需求明顯下降。
東北產區大豆現貨余量日益減少,距最早的新季豆上市僅有半個月時間,集中上市不足1個月,產區行情在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平穩過渡。高蛋白豆源和分離的大粒型商品豆日益匱乏,主流裝車價6460~6600元/噸,40%~41%蛋白含量的塔選商品豆裝車價6360~6460元/噸;在國儲拍賣支撐下,少量38.5%~39.5%蛋白含量的豆源裝車價在6260~6300元/噸之間得到較好的轉化。
本周起,受不同運輸條件制約,運營周期較長的下游市場一邊消耗庫存,一邊等待途中豆源,對產區的介入將陸續減少,鐵路、水運輸出量日益減少,采用汽車運輸的多為距產區較近的需求端,對行情失去拉升動能。
關內的魯、豫、皖豆區能作商品的豆源日益減少,主流行情6400~6600元/噸;部分劣變較重的豆源虧損慘重,只能流向小型油脂壓榨作坊。上述豆區新季豆生產仍有不確定因素影響產量結構,高溫熱害影響較重的為安徽淮河以南區域,山東和河南大部主產區長勢良好。
江蘇豆區受高溫影響,災情“南重北輕”,面積增幅較大的河北豆區大豆生長良好。自8月下旬起,各地氣溫已回歸常年均值,但部分地區有效降雨不明顯。本周各地將迎來一次降雨,或對籽粒的形成帶來利好。
終端市場利潤微薄,不再看漲難以增倉
新季湖北豆上市價格“出手不凡”,不同品種質量差異較大;南北方“老豆”價格始終高企,進口豆“踩著”國產豆價運行,終端市場經營主體銷售利潤同樣微薄。對豆制品需求較大的學校陸續迎來開學季,由于各類豆源供應充足,經營商失去看漲意向。往年此時,集中增倉將拉動豆市行情,今年卻“靜悄悄”地運營。
早先上市的湖北新產優質豆出現了“一步登天”的價格,若不是高溫熱害造成中晚熟品種產量、品質下降,優等豆源現行價格很難支撐。毗鄰的湖南岳陽地區進口加拿大優質豆裝車價6740~6800元/噸,感觀較差的湖北中熟豆主流裝車價6700~7100元/噸,僅從“賣相”上看,其價格低于“加豆”200元/噸時許多經營商也會放棄湖北豆經營。美灣大豆僅以5760~5800元/噸的價格供應南北方市場,加工市場會“就低不就高”地選擇替代。
正常年份,高蛋白的湖北豆備受豆制品加工青睞,由于今年的氣候條件惡化,目前許多區域上市的中熟豆蛋白含量不同程度下降。值得說明的是,大豆蛋白的合成不是單一的光照決定的,同時,要有適宜的溫度和合理墑情等條件,才能產出優質的豆源,今年這種條件完全喪失。品質低劣,價格昂貴,終端市場在觀望過程中加大替代,湖北產區的壓力后移,積聚久了價格便會大幅下跌。建議市場稍安勿躁,產區的跌勢開始來臨,本周將會出現適宜的價格點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