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市場回暖會促進階段性需求增加,但小麥供給充足的局面難以實質性改變,秋糧階段性上市壓力或隨時出現,麥價上行動力不足。建議持糧貿易商抓住機會出貨,以騰出資金和倉容備戰秋糧。
8月份,在供給充足、消費不暢以及相關品種價格弱勢運行等因素影響下,小麥市場行情整體以穩中窄幅震蕩為主,小麥價格雖然調整幅度不大,但市場情緒低落,尤其高成本貿易商心理壓力較大。監測顯示,當前主產區制粉企業新產普麥主流收購價為1.53~1.56元/斤,較8月初回落0.01~0.02元/斤,部分面粉廠收購價已跌破前期公認度較高的1.55元/斤。
距離新麥集中收購結束尚有一個月時間,往年的秋季行情在今年9月能否再現?筆者認為,雖然市場回暖會促進階段性小麥需求增加,但市場供給充足的局面整體難以出現實質性改變,秋糧階段性上市壓力或隨時出現,麥價上行動力不足。建議持糧貿易商抓住機會酌情出貨,以便騰出資金和倉容備戰秋糧。
麥價持續窄幅偏弱震蕩
據市場反映,8月份主產區小麥市場供給充足、需求不旺,尤其在各地儲備輪入普遍進入尾聲、市場收購主體減少的情況下,制粉企業的收購基本主導著市場行情,多數廠家根據到車數量調整進廠報價,小麥價格整體偏弱運行。
截至8月末,河北邢臺制粉企業新產普麥收購價1.54~1.56元/斤,山東聊城1.535~1.545元/斤,河南新鄉1.537~1.557元/斤,江蘇徐州1.53~1.545元/斤,安徽亳州1.535~1.54元/斤,多較8月初回落0.01~0.02元/斤。
8月份普通小麥價格震蕩偏弱的主要原因:一是面粉銷售旺季推遲,市場并未出現此前預期的面粉走貨轉好現象,面粉企業開工率仍然偏低;二是儲備企業集中輪入期收尾后,對小麥市場價格的支撐力度減弱;三是臨池玉米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市場心理,導致其看淡后市小麥價格。
主產區優質小麥價格相對堅挺。當前,河北石家莊“藁優2018”收購價3180元/噸,河南鄭州“鄭麥366”收購價3170元/噸,山東濰坊“濟南17”收購價3200元/噸,較8月初上漲20~40元/噸。據了解,面粉企業對面筋含量高的小麥有剛性需求,質優小麥抗跌性強于普麥。
據了解,隨著新季早熟玉米上市量增加,近期玉米價格直線下跌,目前華北產區玉米工廠主流報價2640~2740元/噸,而當前華北小麥工廠主流報價3060~3120元/噸,價差為380~420元/噸。由于價差較大,玉米價格波動對小麥價格的影響較小,小麥基本走出獨立行情。值得市場關注的是,隨著新玉米即將上市,部分市場主體或騰出倉容和資金為收購新玉米做準備,進而加大小麥出貨力度,增加階段性市場的供給壓力。
儲備集中輪入陸續收尾
據市場反映,近期產區儲備企業集中輪入期已接近尾聲,采購量明顯減少。據了解,目前平臺競價采購多以銷區企業為主。當前,中儲糧山東濟寧直屬庫新產普麥收購價一等1.54元/斤、二等1.538元/斤、三等1.535元/斤,菏澤直屬庫一等1.538元/斤、二等1.536元/斤、三等1.526元/斤,德州直屬庫一等1.539元/斤、二等1.537元/斤、三等1.534元/斤,穩中略有回調。
8月23日,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委托采購2022年產二等白麥6720噸,成交率100%;起點價3250元/噸,成交價3200元/噸。
8月24日,上海糧食交易中心舉行市級儲備糧網上競價采購交易會,計劃采購2022年國產二等小麥2.675萬噸,全部成交;最高成交價3100元/噸,最低成交價3095元/噸,成交均價3096元/噸。
今年夏收以來,相對于制粉企業小麥報價的頻繁調整,儲備企業輪換采購價格相對穩定,競價采購成交率保持高位,對整體收購市場的引領作用較強。后期隨著儲備企業輪入采購告一段落,儲備采購對市場的支撐效應將會相應弱化。
質優陳麥價格相對堅挺
據了解,由于今年新季小麥面筋普遍較往年低2~4個點,專用粉生產企業對高筋小麥存在剛需。制粉企業表示,2021年小麥質量重點是嘔吐毒素,2022年面筋指標成為小麥最重要的定價指標。因此,高面筋小麥和質優陳麥便成了部分面粉廠考慮的重點,市場青睞有加。
8月22日,中儲糧河南分公司(鄭州直屬庫)競價銷售小麥1000噸,底價3240元/噸,全部成交。據了解,中儲糧河南分公司已連續三期投放的陳小麥均以3240元/噸高位成交。
8月23日,中儲糧山東分公司計劃銷售2018、2019年小麥9343噸,全部成交;底價3140元/噸,最低成交價3140元/噸,最高成交價3185元/噸,均價3153元/噸。
8月25日,廣州市白云糧食儲備管理有限公司委托銷售2019年入庫山東產二等“濟麥22”小麥2600噸,全部成交;起點價3080元/噸,成交價3170元/噸。
今秋麥市行情不宜高估
據市場反映,本輪小麥價格經過近兩周的下跌后,目前已逐步企穩,個別還出現零星反彈。后期隨著面粉企業開工率提升,麥市行情可能會受到短暫提振,但供需寬松的大環境下,如果沒有突發事件,整體震蕩偏弱的行情或難以逆轉。
從供給上看,市場余糧依然充裕。今年小麥產量、質量雙增,目前市場各主體對后市的看法較為一致,普遍認為由于飼用小麥數量同比大幅減少,小麥供需結余增加,這將是抑制后市麥價的主要因素。近期來看,新季秋糧即將上市,由于市場對小麥行情看淡,為給新季玉米收購騰倉騰資金,部分農戶和貿易商銷售小麥的積極性將會提高。市場人士預計,9月份小麥市場極有可能迎來新一輪上量高峰。
從需求上看,市場需求不僅不旺,而且顯得單一。往年進入8月中旬后,面粉消費逐步回暖,而今年普遍反映低于預期,旺季不旺更加明顯。雖然后期面粉需求有望趨于好轉,但隨著企業開工率的提高,市場供給也會不斷增加。從近年的經驗看,面粉行情總體穩定,節日提振效應也未對小麥市場帶來大的價格波動,制粉企業在運營困難的環境下,做多小麥庫存愿望不高。建議貿易商、農戶抓住階段性市場機會,適時出售手中小麥。
澳麥在我國進口中占頭籌
我國小麥進口主要是滿足國內食用方面對不同優質小麥的需求和飼料方面的消費需求,從今年以來 的進口情況看,澳大利亞小麥占據著我國小麥進口的頭籌地位。
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7月份我國進口小麥78.16萬噸,同比減少11.7%,進口來源國主要是澳大利亞、哈薩克斯坦、加拿大。其中,進口澳大利亞小麥77.05萬噸,占總進口量的99.68%;進口哈薩克斯坦小麥1300噸,占總進口量的0.17%;進口加拿大小麥1200噸,占總進口量的0.16%。
1月至7月,我國累計進口小麥567.96萬噸,同比減少8.76%,進口主要來自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共進口三國小麥566.11萬噸,占比99.67%。其中,進口澳大利亞小麥375.49萬噸,占66.11%;進口法國小麥144.55萬噸,占25.45%;進口加拿大小麥46.07萬噸,占8.11%。
我國進口小麥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廣東省、福建省、江蘇省,四省市進口量占全國總進口量的99.15%。